《天水放马滩秦简》、《周家台秦简》及《里耶秦简》词语通释
作者: 林雅芳  日期:2009-04-01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詞語通釋 里耶秦簡 周家台秦簡 《吏》篇 天水放馬灘秦簡 
描述:近年來,各類秦代簡牘的相繼出土,彌補了秦代文獻資料匱乏的缺陷。1986年4月甘肅出土的天水放馬灘秦簡,主要內容為《日書》,1993年湖北周家台出土的周家台秦簡除了日書和曆譜之外還有多枚病方簡,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簡則是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的官府檔案文書。這三部分材料時代接近,詞語豐富多樣,以三者為一個整體,對其中的詞語進行研究,可以對秦時期的語言面貌有一定的瞭解。這正是筆者選擇這三部分簡牘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論文分為三章。 第一章介紹了本課題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天水放馬灘秦簡、周家臺秦簡和里耶秦簡的出土情況以及研究現狀,并對本課題研究的目標、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分別做了說明。 第二章詞語通釋是論文的主要部分。筆者主要以放馬灘秦簡、周家臺秦簡和里耶秦簡整理小組公佈的釋文為基礎,參見學術界各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對這些釋文及句讀進行梳理,并為釋文進行屬性標注,製作成語料庫。然後依託語料庫對這些簡牘詞語的義項和語境進行窮盡性調查,查找多部工具書和傳世文獻資料為依據確立各個義項,逐步完成每一個詞語的意義通釋。由於三部分簡牘内容各異,涉及的詞語數量較多,且時間有限,截止到論文提交之時,筆者僅完成其中一小部分詞語的通釋工作。 第三章是以放馬灘秦簡及周家臺秦簡涉及的《日書》中的《吏》篇為基礎,結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和雲夢睡虎地秦簡中的相似材料進行比較,從時段名稱、占卜結果、表述等方面綜合考察各簡之間的不同之處,并探討了“造”“治”等詞語的解釋,文章的最後部分對《中國簡牘集成》一書所作的《天水放馬灘秦簡》的幾處句讀提出了商榷意見。 論文後面附有孤證及待考釋文。由於放簡和里簡只公佈了少數釋文,因而許多詞語缺乏足夠的例證,未能進一步考證,因而將這一部分詞語列於附錄之中。同時在通釋過程中因筆者能力有限,部分詞語未能考證,也列於附錄之中,以期向各位老師求教。
敦煌吐鲁番出土遗嘱探析
作者: 李畅  日期:2009-05-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吐鲁番 敦煌 遗嘱 内容 
描述:遗嘱是立嘱人临终前,在继承人和证人面前所立下的,关于分配自己或家庭财产的契约文书。敦煌吐鲁番出土的遗嘱文书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遗嘱订立的日期、立嘱原因、立嘱人、继承人、遗产、立嘱人的要求、继承人违约惩罚、证人以及当事人签押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到财产分配及继承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多种情况。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遗嘱既有各自的特色,在格式和内容上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列表,分析所收集到的遗嘱的格式和内容,研究遗嘱形式内容演变的年代特征,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其中蕴藏着的当地的某些乡规民约,并由此了解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 本文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阐述了遗嘱的定义和内容,并交待了本文所用材料的年代及出处,叙述了遗嘱的研究状况,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是遗嘱格式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笔者通过列表简单介绍本文所用的材料;再按照一篇最完整的遗嘱格式来列表,将18篇遗嘱的格式代入表中,由此可以看出,一篇汉代的遗嘱已经基本成型了,但是直至隋唐,日期条款的位置还不固定,一些条款也时有时无,直到五代以后,遗嘱的格式才完全固定成熟。最后,笔者分析了遗嘱格式的年代演变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是遗嘱的内容研究。笔者将完整遗嘱所包含的九个内容分成七个层次,对18篇遗嘱列表进行研究。第一层是遗嘱的日期研究。遗嘱中纪日期的方式主要包含帝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混合纪年以及回鹘文中的十二生肖纪年;第二层是立嘱原因研究。立嘱的原因大多包含两个方面:立嘱人恐年老病弱不久于人世,对身后事做交待以及立嘱人恐死后亲属争财,故以法律形式来保障遗嘱的执行;第三层是遗嘱当事人的研究。在这一层里又将当事人细分为三小层进行研究,即:立遗嘱人、继承人以及证人研究。通过列表分析可以看出:立嘱人一般都是家庭中的男性家长以及僧尼这类出家人;世俗家庭中的继承人大多是立嘱人的亲属,包括他们的子女、兄弟、侄甥、妻妾等;出家人的继承人范围较广,不但包括了俗家亲属,还包括了寺院和同一寺院的僧侣,但大多是留给了俗家的亲族。这里,笔者还分析了女子的继承问题;证人大多是立嘱人的亲属和具有官方身份的人员,回鹘文遗嘱中的证人还包括了僧侣和神话中的神;第四层是遗产研究。这里主要研究遗产的种类以及僧尼财产等问题;第五层是立嘱人要求研究。立嘱人对继承人和其他亲族的要求大多是不要争产,也有限制妻子改嫁的要求;第六层是违约惩罚研究,主要包括精神惩罚、物质惩罚以及官罚;第七层是当事人署名及印记研究,主要包括花押、指节线、掌印、签字和印章。 第四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前两个部分的研究,探索遗嘱格式与内容中包含的某些乡规民约,进而分析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在格式上,笔者主要从日期位置的格式、遗嘱合法性证明的格式套语以及“一式两份”格式来探索当地当时的一些乡规民约以及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在内容上,笔者主要从第三部分研究中的九个层次的内容出发,分别就18篇遗嘱进行研究,分析内地、敦煌、吐鲁番遗嘱在内容的区别和联系,探讨当地的乡规民约及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作一个小结。
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乐”到“田园苦”的转变
作者: 李晓娜  日期:2007-04-20 来源 :西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田园乐 儒家诗教 唐代 田园苦 社会转变 
描述: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乐”向“田园苦”的转变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前期国家政权稳固,国力强盛,社会富裕安定,士人和农人的生活也比较安稳丰足,士人在田园上主要是体贴自然,休憩心灵,追慕隐逸。这一时期田园诗描写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田园风光以宁静纯美、物产丰足、生机盎然为主;士人的田园生活随性自适,并以此作为对世俗的一种超脱;农人生活安稳和美,农人形象带有隐士色彩。田园诗的各方面都以反映“田园乐”为主,偶有“田园苦”类作品。随着唐朝社会矛盾的激化,安史之乱爆发,其后社会动荡、国力衰弱、边患四起,藩镇割据,灾荒、战争、征兵、重赋等种种沉重负担加诸农人身上,士人的田园生活也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诗歌创作逐渐转向反映社会现实的道路,一些诗人重拾儒家诗教理论,再次提出以诗歌干预现实的要求。表现在田园诗上,即是“田园苦”主题的正式出现。以韦应物、戴叔伦、钱起、李嘉祐等人为代表,不少诗人开始创作“田园苦”主题的诗作。尤其韦应物是体现田园诗诗风、主题由盛唐转向中唐的关键人物。其后经由张籍、王建、李绅而至元白新乐府中以田园和农人为题材的诗作。“田园苦”主题的诗作大量增加;灾荒、战争、征兵、重赋等各种危害对农人生活的影响和农人深切的痛苦都被反映出来;士人们悯农、愧农的感情和对当政者的不满也日益深化。中唐这场田园诗变革的主要特点是:“田园乐”主题依然持续;田园风光描写由唐前期的丰足纯美转为凄清萧飒;“田园乐”与“田园苦”主题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诗人的作品中;以农事、农人生活为描述、抒情对象的诗作增多。至晚唐,社会状况进一步恶化,诗人对农人的关注更多,田园诗的创作愈加向“田园苦”主题倾斜,主要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描写单个农人的作品继续增多,一致反映农人苦难。诗中的田园更加惨淡,农人生活更加困苦。由于仕进无门,颠沛流离,诗人对政权的依附性减弱,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也更加直接、激烈,拥有了“骂世”“骂官”的风采。
从敦煌文书看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的物权观念
作者: 朱江红  日期:2009-05-01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物权 历史 唐五代宋初 敦煌 法律 文献 
描述:唐五代宋初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大发展时期,处于中西交往通道上的重镇敦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私有财产日益重视,研究当地的物权观念及其发展状况,可对当今法制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敦煌地区物权的主体由寺院、豪族地主、平民百姓三者构成。这一地区物权主体拥有的财产所有权结构,主要由寺院所有的财产、僧人个体财产、和世俗人所有财产三类组成。这一时期物权主体所有权的使用,在契约文书中,以物权所有人对动产、不动产的处分和转移行动中体现的较明显,其中对分家析产文书的分析深入揭示了财产共有现象。文章注重概念的解释,借用现代的专用名词,以现代物权法中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构成为线索,探讨他物权的使用情况,并辑选出一些诉讼案例,利用案例式分析来阐述民众维护物权行动的全面性。 总之,唐五代宋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研究敦煌地区物权观念的发展状况,对了解古代民法发展的水平和现代物权法出台的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代居延戍卒研究
作者: 张朋军  日期:2012-05-01 来源 :郑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汉代 戍卒 居延汉简 
描述: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汉代不仅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科技,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对边塞统治尤可说明这一点。汉朝前期对北方匈奴基本采取守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击并获得胜利。为了巩固既得成果和稳定西北边疆,汉廷征调大匹人员来此戍边,这些人被称为戍卒。居延地区,是汉代西北地区面对匈奴防守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研究汉代军事的一个切入点。本文主要根据居延地区出土的汉简对汉代戍卒情况做一详细分析。 汉代的戍卒征调一般从县一级开始。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居延地区的戍卒大多来自于附近的几个郡,如魏郡、张掖郡等。戍卒的身份既有普通农民、良家子弟,也有刑徒与罪犯,可见汉代对于戍卒的身份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被征调过来的戍卒平时主要从事与军事有关的活动,包括候望、画天田、通烽燧等。除了军事工作外,为了补给军需,这些戍卒们也会从事屯田等农业活动。关于戍卒的经济来源,一般都是由政府供给,同时政府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文化教育与医疗保障。汉代政府对戍卒的管理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从戍卒的名籍、到服役期限、免役条件以及应对逃亡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正是因为有了这套制度,才保障了戍守工作的进行和边疆的稳定,这也为后代王朝所借鉴。
秦汉简牍所见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东  日期:2009-06-30 来源 :西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简牍 社会保障 秦汉 
描述:社会保障是由人类历史以来各社会形态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中国古代存在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回顾和研究,对当前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设计和变革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大政府”传统的国度,很早就强调了政府对社会弱者的责任,历代统治者都自觉地将救助社会弱者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由于秦汉时期的制度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通过考察史料,对“大政府”确立的秦汉时期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考察和研究,追溯我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发端时的本来面目,对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历史上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秦汉时期大范围的中央集权政府的形成,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制度萌芽逐渐发育成我们国家历史上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以秦汉简牍为主的出土文献中的法律、诏令、制度内容的研究,能够勾勒出秦汉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轮廓。秦汉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相对成熟,覆盖人群很广,并且受到这个时期的种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以维护当时普遍道德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化、法律化、体系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并对后世影响颇深。
敦煌文书《道教诠理答难》校录研究
作者: 孙景  日期:2009-05-01 来源 :兰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道教诠理答难 道教 敦煌 佛道论衡 
描述:佛道关系是宗教与历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敦煌文书《道教诠理答难》是研究佛道关系史和敦煌道教的珍贵资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此件文书校勘的著作发表,只停留在对它作简要介绍的阶段。为此,本文首先对《道教诠理答难》进行校录,然后结合佛道论衡史及敦煌道教进行研究。 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研究篇,下篇是校录篇。研究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文书的作者、命名和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第二章阐述文书所反映的道教义理及其特点,并结合传世文献—《道教义枢》考证出文书最初版本产生年代的大致范围为唐初至武周时期;第三章分析文书产生的背景以及在敦煌地区出现的原因;第四章揭示文书对研究唐代佛道论衡史的价值。下篇主要是对文书《道教诠理答难》进行校录。
敦煌文献服饰词研究
作者: 叶娇  日期:2009-11-27 来源 :浙江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唐五代 敦煌文獻 服飾詞 俗字 
描述:敦煌文献是20世纪中国的四大学术發现之一。由於它寫作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唐五代時期,故封研究唐五代時期的语言和社会生活有著不可估量的学衍價值。其中的經济文書、俗文学作品、童蒙教材、發愿祈祷文等更是非常鞋得的“同時资料”,多為時人所書所寫,并且照原檬保存到今天,這對彌补傳世典籍記载的不足更有著深速的意羲。搜集整理這些即畴文献中的服饰词,能夠最真實地反映唐五代畴期语言使用的原貌和百姓的著装风情,無论是封名物訓詁的研究,還是對服饰史的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羲。 本文首次封敦煌文献中的服饰词作了较為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全文分上下雨部分,上编為總論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封“服饰词”作了界定,指出服饰词應包括三大颊:直接服饰词、穿著词和服色词。然後介绍了服饰词研究的概況以及研究的材料和方法。第二章在上下编具體考释的基礎上,總结出敦煌文献服飾词的用字特徵和文化特徵。第三章先指出敦煌文献服飾词研究的语料價值,再结合服饰祠的实隙用例,论證了敦煌服饰词的研究封敦煌学研究、近代汉捂研究、服饰研究、辞害编纂的实際参考價值。第四章是第三章的造一步深化和补充,著重探封了服饰词的结構和應用,反映了唐五代時期汉语名词复音化的演燮轨迹以及名物词的丰富文化意蕴。下编为考釋篇,分作頭衣、體衣、足衣、饰物(包括妝飾)四個系列,封敦煌文献中的服饰词逐一進行了群盡的考釋。
部分出土文献中的神话传说研究
作者: 刘书惠  日期:2009-05-01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神话传说 楚帛书 《唐虞之道》 《太一生水》 《子羔》篇 公盨 《容成氏》 出土文献 上博简 
描述:二十世纪是出土文献大发现的世纪,无论从出土数量还是研究成果来说,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出土文献对于考古学、文献史料学、古文字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对神话学及历史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为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作为文学文献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它们不但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更是我们了解上古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资料十分零散地保留在不多的古籍文献中,这为我们后世的认识和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幸在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出土文献的大量问世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拟将部分出土文献中的神话传说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将其与传世文献相对照,以引起学术界对二者结合研究的足够重视。 本研究选取本世纪较重要的涉及神话传说的出土文献,以神话类型为经,以出土资料为纬组织材料,以概述部分出土文献中的神话传说内容及其与传世文献的关系。本文大致择取创世神话、感生神话、禅让传说、禹政传说四种神话传说类型,利用楚帛书、郭店楚简中的《太一生水》篇、《唐虞之道》篇、上博简中的《子羔》篇、《容成氏》篇、西周青铜器(?)公盨中的相关内容,以及传世文献中的相应记载进行论证。意在通过比照研究还原神话传说的原始面貌、追踪其演变历程、探寻其中的具体差异,从而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代神话传说、认识古史提供可信的材料基础,并试图为未来的神话传说研究探求一条更有效更适合中国神话特色的路径。
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比较研究
作者: 井米兰  日期:2009-05-01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比较 俗字 敦煌俗字 宋本《玉篇》 类型 
描述: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一经发现,立即引起各国学者对藏经洞中所发现的文物以及敦煌石窟、壁画、塑像等艺术的研究热情,并由此发展成为一门包罗历史、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地理等各个研究层面的国际显学——敦煌学。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看,洞中数以万计的写卷文书保存了西晋至唐五代前后的大量文字资料,在文字使用上亦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粟特文、希伯来文等多种文字,反映了当时社会用字的真实面貌。在这些写卷文书中,以汉文写卷为最多,而俗字的大量使用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俗字相对于正字而言,不同时代亦有不同时代之俗字。敦煌俗字产生年代起于西晋延至北宋初年(咸平五年),其中大部分俗字产生于唐五代时期。宋本《玉篇》是中古到唐宋时期历史汉字汇集之大成者,对其间各个时间层次的历史汉字进行了定型规范。因此,在大量敦煌俗字材料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的比较,对敦煌俗字的类型、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异同情况、敦煌俗字辑录整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 本文共分五章,另有绪论和附表。绪论部分介绍敦煌俗字比较研究的目的、材料来源及其比较研究的方法。第一章介绍俗字、敦煌俗字等相关概念,综述敦煌俗字研究状况。第二章界定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之关系,整理统计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字头、同上字、亦作字、或作字等)重合差异情况。第三章基于整理统计出的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的重合情况,揭示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类型之异同,分析归纳敦煌俗字类型及其特征规律。第四章基于整理统计出的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重合情况,揭示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俗字之异同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第五章指出当前敦煌俗字材料归纳整理方面的不足之处。 本文选取敦煌俗字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和使用的西晋至宋初这一段时期的文字学断代研究、汉语俗字理论的完善、当前汉字的规范化工作等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文是在经过了两年多整理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写作过程中尽量通过图片形式再现当时汉字的实际面貌,通过Access等电脑工具整理相关数据,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时社会用字的实际状况。
< 1 2
Rss订阅